孝乞的翻译

  • 孝乞的翻译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博弈故事

孝乞的翻译

一、译文
有一个乞丐(的生活)不如他的同乡人,明孝宗年间,曾经在吴国行乞。凡是他所乞讨到的多数都不吃掉,每次(都)储藏在竹筒里。看见的人认为这很奇怪,时间久了就问他原因,乞丐说:“我有母亲在,将把食物留给她。”有好事的人想要暗中观察究竟,于是跟随乞丐。
走了几里路到了河边,竹子树木的掩映下,有一条破旧的船系在柳荫下面。船虽然破旧,却很干净。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,乞丐坐在地上,倒出所储藏的食物并收拾好,端着上了船。等到母亲举杯,乞丐便起身唱歌作乐,来使母亲快乐。
等母亲吃完之后,他又出去乞讨。一天在乞讨的路上,(他)什么也没有得到,非常疲惫。有一个叫沈孟渊的 人,可怜他并给他食物,(但)乞丐宁可忍着饥饿,也不愿意先于母亲吃。这样过了几年,母亲死了,也不知道乞丐的下落。乞丐自己说自己姓沈,年龄大约是三十岁。
二、原文
有丐不如其乡里,明孝宗时,尝行乞于吴。凡丐所得,多不食,每贮之竹筒中。见者以为异,久之,诘其故,曰:“吾有母在,将以遗之。”有好事者欲窥其究,迹之行。行里许,至河旁,竹树掩映,一蔽舟系柳阴下。
舟虽蔽,颇洁,有老媪坐其中。丐坐地,出所贮饮食整理之,奉以登舟。俟母举杯,乃起唱歌,为儿戏,以娱母。母食尽,然后他求。一日乞道上,无所得,惫甚。有沈孟渊者,哀而与之食,丐宁忍饿,终不先母食也。如是者数年,母死,丐不知所终。丐自言沈姓,年可三十。
三、出处
《虞初新志》

扩展资料
一、创作背景
《虞初新志》,短篇小说集,清初张潮编辑,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,汇为一编,共20卷。《虞初新志》所收篇章大抵真人真事,不尽是子虚乌有。如王思任《徐霞客传》、吴伟业《柳敬亭传》都是实有其人其事。
《虞初新志》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,其中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,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,引人入胜。
二、作品赏析
全书载文一百五十篇左右,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时人之手,以钱谦益、吴伟业、魏禧、周亮工、侯方域、李渔、余怀、王士禛等名人居多;体裁包括传奇、志怪和志人各类,然以情节曲折、富于文采、篇幅较长的传奇为主。
传奇诸篇,多以塑造人物见长,上至王公大臣,下至平民百姓,无不有栩栩如生的刻画和呼之欲出的描状。该书之问世,在文言小说编纂史上自呈一种别开生面的崭新容貌,创立了一种独具品格的小说体类,标志着“虞初”体小说的正式诞生。
三、作者简介
张潮,字山来,号心斋居士,歙县(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)人。
先后自著诗文、词曲、笔记、杂著数十卷,辑成《檀几丛书》(康熙三十四年刊)、《昭代丛书》(康熙三十六年刊)等中大型丛书。在康熙中后期,人称其“著作等身,名走四海,虽黔、滇、粤、蜀,僻处荒徼之地,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”而给其生前身后带来海内外声誉的,则首推《虞初新志》一书的编纂。
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-孝乞